“闷” 就一个字
(相关资料图)
这几天
小编真的说好多次
动一动
感觉就像经历了汗蒸
昨天(7月9日)
#专家称本周或是十万年来
最热一周#的话题
冲上微博热搜!
近日,“全球最热一天”的新闻频频刷屏。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数据显示, 7月3日地球表面平均气温首次超过17摄氏度,达到17.01摄氏度。 这意味着, 自1979年开始有相关统计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已出现新高,打破了2016年8月14日和2022年7月24日创下的16.92摄氏度的纪录。
然而, 仅隔一天,这一纪录就再次被打破。 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数据显示, 地球表面平均气温4日再创新高,达到17.18摄氏度。 5日的全球平均气温则与4日持平,继续维持在高点。
除了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5日也表示, 3日、4日全球平均气温接连创下1940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对此,有科学家指出,虽然美欧相关数据都是从20世纪中叶左右才开始记录,但考虑到科学家从冰芯和珊瑚礁中了解到的数千年气候数据, 近日的全球平均气温应该达到地球数千、数万年来的最高纪录。
美国伍德维尔气候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詹妮弗·弗朗西斯(Jennifer Francis)告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本周的全球平均气温很可能是“至少10万年来”的最高值,意义重大。
专家还警告称, 全球高温纪录可能很快就将再次被打破。
美国独立气温监测组织“伯克利地球”的科学家罗伯特·罗德(Robert Rohde)表示, 今后6周可能多次刷新“全球最热一天”纪录。
对此,不少网友感叹
确实太热了,空调续命
有没有可能是未来十万年
夏天里最凉快的一周?
而杭州一独居奶奶
为了省电竟然不开空调和电扇
最终住进了ICU
习惯了省电
不开空调和电扇
老人热痉挛住进了ICU
近日,杭州市临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接诊了今年第一位热痉挛患者。
“过10分钟有一位高热昏迷的老年患者将要送来,请做好抢救准备。” 随着一阵紧促的电话铃声,临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抢救准备工作中。
7月2日下午16点整,120推进一位79岁的张奶奶,只见张奶奶 意识不清,浑身时不时地抽搐,全身大量出汗,体温高达40.2℃。
结合其他指标考虑是热痉挛,医护随即开通两路静脉通路快速补液,采取了降温、脑、抗惊厥等救治措施, 但情况不容乐观,经一番诊治后送ICU进一步对症治疗。
为防治气道堵塞,医护还在张奶奶嘴中放入了口咽通气管,但 因为张奶奶不停地在抽搐,咬着管子的牙齿一直在用力, 硬是把牙齿咬断了两颗!
据了解, 张奶奶是一位独居老人,在家坐着未开空调和风扇,由于室内过于闷热导致昏迷,后被子女发现后得以送院。 目前, 老人仍住在ICU。
临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医生朱少杰表示, 热痉挛属于重症中暑的一种类型 ,是指由于高温环境下出汗过多,导致大量水和钠盐丢失,大量饮水而盐分补充不足,从而引起肌肉痉挛、疼痛的表现。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发展成为热衰竭、热射病,甚至危及生命,经过及时治疗后,一般在30分钟到数小时内即可恢复。
“最近每天急诊都要接诊7-10名中暑患者 ,且老年人、小孩居多,高温天气应减少外出或户外运动,在烈日下工作时必须做好防晒及补水,补充盐分。”朱少杰提醒,年老体弱居家人员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很多老人为了节省电费而不开空调,家属应时常给予关心和劝导。如发现类似热痉挛等重症中暑患者应迅速将其送至附近医院进行救治。
预防中暑小妙招
几个预防中暑小妙招快码住!
喝、躲、备。
喝: 要增加饮水量。酒精性饮料和高糖分饮料会使人体失去更多水分,在高温时不宜饮用。同时,要避免饮用过凉的冰冻饮料,以免造成胃部痉挛。
躲: 注意防晒。气温升高到32℃以上,除电扇降温,还应用凉水洗脸、擦拭身体或者打开空调对人体进行更有效的降温。
备: 家中如果有婴幼儿或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等,可备解暑药物,如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仁丹。注意:藿香正气水内含有酒精。
来源:上海市天气、中国天气网、湖北经视、橙柿互动·都市快报(记者 俞茜茜 金晶 张静)、网友评论等
关键词: